要加强对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的领导★◆■★◆★,落实《建议》确定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特别是要围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具体措施和指标。各地区编制本地区发展规划,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留有余地,不能搞层层加码■★■★◆。要把抓落实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具体方案◆◆■■★,明确责任分工,防止任务落空,坚决克服“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规划是一套、做起来是另一套”的现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能否贯彻落实好◆★★■◆◆,事关未来5年、1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宏观思路、指导原则、战略思想,又有具体要求,既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以贯之的战略部署★★◆◆,又有新的重大判断、新的战略举措,不狠下一番功夫,是学不到手的。学不到手,贯彻全会精神就抓不住要害、踩不到点上◆■★■、落不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逐条逐段领悟,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突出领会好重点和创新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5年4月30日上午,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这是习2015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间有关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重要论述的节录。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经过13个五年规划(计划),我们已经为实现这个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已经明确了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就是,到2035年★◆◆★,用3个五年规划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再用3个五年规划期■★◆★,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为此,建议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建议稿进行谋篇布局。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早在延安时期,就强调“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认为调查研究的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
(2024年7月18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线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将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向着宏伟目标接续奋进。(2025年1月27日在202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是第一次。这次活动效果很好,社会参与度很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要及时梳理分析◆★、认真吸收。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广泛而具体,充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们国家奋进的力量。要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发挥互联网在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更好集思广益、凝心聚力◆★。
这次党中央制定规划建议◆■■◆★,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强调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征求意见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要根据《建议》制定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地方规划,注意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各地区编制本地区规划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留有余地,不能搞层层加码★■■。要坚持和完善规划有效实施的机制,完善规划实施中的动态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机制,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对各方面的目标任务◆★★★◆,要深入分析论证,确保科学精准、能够如期实现■★■★■◆。要统筹谋划◆★■,抓住关键性■◆★★★、决定性因素,把握好节奏和进度,注重巩固拓展优势、突破瓶颈堵点■★■■◆、补强短板弱项★◆■■◆、提高质量效益,与整体目标保持取向一致性。(2025年4月30日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四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明年是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情况如何,“十五五”规划要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任务◆■◆★★,要提前研究,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
2025年4月29日,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上海考察■★★★。这是习在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听取相关技术研发和企业生产经营介绍★★◆◆■■。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线日,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河南考察。这是19日下午,习在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考察时◆★,同企业职工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顶层设计◆■◆★★◆。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个领域发展战略同样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同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具体实际开拓创新,特别是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2020年10月26日《关于〈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
八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
建议稿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结合起来,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编制中来◆★■。
(2015年10月26日《关于〈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8个◆★■◆◆,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